「炒香花生」,老闆說「製油的香度,決定在炒的工夫」。

將剝好的花生放到古老的大炒鍋裡,炒香、炒熱,炒到花生內部的血液都沸騰了。老闆說「製油的香度,決定在炒的工夫」。

有別於現代有些製油廠採圓桶密閉悶煮的方式,此種作法模擬手工炒花生的方式,利用鐵製大手臂的360度翻攪,讓每顆花生都能均勻受熱,並與空氣的溫度互相激盪融合,產生一種獨有的香味。


而磚造的鍋爐,看得出來頗有歷史了,藉著底下燒柴的火苗,透過磚窯,傳到上方的花生。看似熊熊烈火,卻比瓦斯加熱來得溫柔許多。 伴隨著熱度而緩緩上升的熱氣,不知你是否也感受到了陣陣的花生香味呢?


「炒好了」

過程中,我問老闆
「大概要炒多久?」「不要炒過頭!」「不要炒太焦了!」「千萬不要有燒焦味喔!」
老闆總是直接到炒鍋旁邊,拿起鍋中的花生看看,
「還早,時間還沒到」
 
「還要多久?」
「等到花生的內部變得有點黃褐色,但不是咖啡色,淡黃淡黃的就好」 
「那大約是多久?」

像是哲學家與數學家的對話,我們之間沒有數字上絕對的交集。

總算,老闆興奮的給了我幾顆花生,「就是這樣,可以了!」,沒等我反應,花生已經一股腦的,全部從炒鍋上卸下來了。

「再炒就過頭了」老闆自豪的表情,無法掩藏的表露出來。   

 

「準備將炒好的花生磨成粉」
炒香的花生,接下來就要送進磨碎機,磨成粉狀,作為後續榨油的準備。為了避免磨碎的過程就已經先行出油,所以,要將熱得發燙的花生平鋪在地上,讓他稍微冷卻後,再送入磨碎機。研磨機,依舊是有著濃濃的古早味,不管是外型或是顏色,都讓人想起夏日在日本式房子遊玩的午後,顯得閒靜而又涼爽。


「蒸花生粉了」

研磨後的花生粉,帶有點苦味。將磨好的花生粉裝入桶子中,準備用蒸氣鍋小蒸一下。桶子的底部,是一片網狀,網子的密度很密,花生粉因此不會掉落出來,但因為仍有空隙,所以水蒸氣可以透過這些網洞,細細的穿過花生粉的粉糰,不僅有殺菌的功效,也可以增加花生的香味以及出油量,也算是一道重要的程序。

蒸氣鍋,也同樣是以柴火加熱。在爐火的上方,燒一桶滾燙的水,藉由熱力,讓水沸騰產生水蒸氣。周圍圍繞著的石頭,也是為了保溫用的。

將裝有花生粉的桶子,直接放在滾水的上方。讓水蒸氣透過桶子底部的網狀隙縫,慢慢的穿過這一桶花生粉,直到蓋子下方流下水珠,就算完成此道手續。時間大約5分鐘左右。


「開始壓搾油的餅模了」

蒸過的花生粉,要趁著熱度,將桶子馬上倒扣預備好的空間裡。空間是由四塊圓鐵環墊上兩張榨油專用的塑膠紙所圍繞而成的,順著圓形的空間,將花生粉包成圓形的餅型,並透過壓餅機以60磅的壓力稍為定型,就完成餅模的製作了。


「一切就緒,準備榨油了」

將做好的花生餅模架上榨油機,榨油機會以約220磅的壓力,慢慢的往前壓,藉著這股壓力,將花生粉餅中油擠壓出來。擠出來的油,會直接流到下方的不繡鋼鐵盤,鐵盤中間有一個油的出口,讓產出的油可以藉此流到集中桶裡。

說到榨油機的歷史,可就更久遠了,聽老闆說,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產物了。看著沾滿油污的外表,帶著算沉穩的暗色系,默默的在角落運轉著。像是個悶不吭聲的木訥人物,如果沒有上下運轉的馬達,你可能以為只是一座置物的鐵架。


製作好的油,目前已經存在鐵桶裡,預計先讓他靜置二個禮拜,好讓些許的油渣沉澱下來,讓油更清澈,也更好保存。由於疏忽,未將裝桶前的油拍攝下來,只好等待後續裝瓶的時候,再行拍攝。

此次煉製花生油的過程,就在此暫告一段落。後續,我們會將花生油送檢驗,以確保產品的品質。這是一個特別的經驗,相信,這只是個開始.......

 

 

延伸閱讀
芝麻採收實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sephine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