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完早餐目送老爺上班後,突然興起去找看看阿嬷榨油的那家製油廠念頭。

因為之前搾花生油的過程,就有與製油廠接觸的機會,知道他們都起得早也休息得早,事不宜遲,已經
10點多,帶著相機跟我的阿啾,騎著我的小黑,開始找尋阿嬷說的製油廠。
 

很快,我跟阿啾就找到了有煙囪冒煙的小店。門口有幾位老人坐在椅子上,看起來像是在閒聊,又好像沒這麼單純。嘀嘀咕咕的,好像在討論芝麻的事情。原來地上有幾袋芝麻,有些是進口的,有些是本產的,但是相似的外表卻連農人都笑著說,無法分辨。  

所以說,能到產地了解真的是好事,否則等包裝上櫃甚至榨成了油,我看根本沒幾個人能搞得懂得。隨便扯扯,下了肚,只要不出事,誰在乎國產還是進口的。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一樣,拿著相機到處跑,多虧我老爺,才有現在的我,請大家在讀我的報導的時候,順便感謝一下我家老爺,是他讓我沒後顧之憂,幫大家造福的喔!
(((((((
感謝老爺)))))))
 
 

還沒到裡面,空氣中就已經充斥著麻油味了。印象中,製油廠都是在郊區比較多,但這家的兩旁,都已經有住家了,可能是因為南科進駐,發展太快,來不及遷移吧! 

製油廠空間不大 (我是跟幫我家煉花生油的那家比),一樣傳統式的建築跟設備,感覺都很熟悉。門口處,就有一個燒火的大爐,我猜,應該是炒芝麻的。果然沒錯。而其他的設備,則跟我之前看的大同小異。
 
首先,將芝麻放進鍋子裡炒熟、炒香。只是這裡的鍋子是滾筒密閉式的。

炒到一定時間,師傅會鏟一匙芝麻放在地上磨開,這個動作是要測試芝麻的熟度。

等到確認炒熟透了,就會打開鍋子門,將鍋內的芝麻全部都倒出來

將熱得發燙的芝麻放在地上,攤平、冷卻。

待芝麻冷卻後,放入攪拌機攪成芝麻粉後,用袋子裝起來準備過蒸鍋了

蒸完後的芝麻,直接放到由鐵環組成的圓洞,上方加裝沒有底的桶子,讓蒸過的芝麻粉可以盛放在裡面而不會滿出來

將容器中的芝麻粉送至前方的加壓器,利用一定的力道往下壓,讓芝麻粉成型。

 
成型後,慢慢拿掉上方加裝的圓桶。

然後將預鋪在圓環底部的特殊塑膠墊往中心摺疊包裝,成為一個圓餅狀。

將油餅架上榨油機,就可以開始榨油了。

這裡,
一樣有攪碎機、蒸鍋、定型壓模機、壓油的機器。只是燒火的柴改以炸過油的芝麻餅來代替,多了一份芝麻味少了一份柴香。

只是,為了趕時間,壓製成餅模的芝麻粉份量一次用得比較多,壓力也弄比較大,讓油還沒真正開始榨的時候,就已經先流出一部份了。
 
一樣的製造過程,只是這裡多了一份匆忙,可能是因為正值芝麻產季,芝麻油正如火如荼的壓榨著,所以,所有的過程就像稍為加了快轉的錄音帶,變調但還可以聽出隱約正在哼唱的原調。 

我最在意的部份,是這家的炒鍋,在於我完美的要求下,是犯了關鍵性的小瑕疵。
炒,是油是否香醇最重要的關鍵。這段時間,我注意了很多製油的設備,為了方便,他們炒鍋都是用密閉只留一個小出口,用整個桶子的旋轉代替鏟子的翻炒。
密閉的空間的缺點,是無法讓水分充分揮發,所有殘留在芝麻的水分都只能透過小小的洞口散出,太狹隘;而且也無法讓鍋子裡的炒熱的芝麻熱度與空氣中的冷度相互激盪。
都說洗三溫暖可以讓肌膚更有彈性,舉一反三,開放鍋子的冷熱激盪,一定也可以在芝麻黑黝黝的內在,產生一些不同的變化吧!
事情總是有共通的道理的,不是嗎?

延伸閱讀
花生變身實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sephine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