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是蜜蜂採集植物花朵,帶回蜂巢內加工釀製,濃縮而成的半透明、帶點黏稠性的甜液。花蜜是含水份60~80%的甜液,蜜蜂採集後還要經過5~7天的加工,不斷搧風(蜜蜂振翼原理)蒸發濃縮,使水份降到20%以下,並由蜜蜂體內所分泌的酵素將花蜜中的蔗糖分解轉化為葡萄糖和果糖,才能變成蜂蜜。當巢內貯滿蜂蜜時,人們以離蜜機搖取,再加以過濾、分裝,始成為一瓶瓶香甜可口的蜂蜜。因採集的花卉種類不同,所生產出來的蜂蜜風味也不一樣。 
蜂蜜的主要成分有約 35﹪葡萄糖、40﹪果糖,都是無法再分解的單糖,不需經過消化作用即可直接被人體所吸收,吸收後能馬上轉換成能量,消除疲勞。 
蜂蜜含有與人體血清濃度相近似的多種無機鹽,和保護人體的維生素 B1B2B6 及鐵、鈣、銅、錳、磷、鉀等。因此,被視為一種能提供人體天然保護的聖品,更是一種天然的「鹼性食品」。 鉀能消除血液中的膽固醇並維持血液中的鹼性,故能強化內臟功能,增進血管彈性。 
鈣則具鎮靜效果,可舒展神經病痛等。 

鹼性食品

蜂蜜是鹼性的天然營養品。人類身體的PH值為弱鹼性,平常可多攝取鹼性食品,以增進身體的新陳代謝。 
決定食品的酸性或鹼性是以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和量為標準,若含鈉、鉀、鎂、鈣等較多的食品即為鹼性。分析蜂蜜的營養成份得知,其含有相當高的鹼性礦物質,也含有機酸。有機酸能幫助體液形成鹼性,若和鹼性礦物質發揮共同協調作用,能形成更好的效果。 

【蜂蜜成份說明】 

()水分 
一般蜂蜜的水分含量,多在16~25% 之間,成熟蜂蜜的含水量更少,都在18%以下。
蜂蜜的含水量,除了可用儀器分析之外,因為水分含量高的蜂蜜,令人有稀稀的感覺,所以用牙籤挑起來,不會成為蜜珠或蜜絲;而含水量少的蜂蜜,有黏稠度,以牙籤等挑起,則會出現蜜珠或蜜絲,這是分辨蜂蜜好壞,最簡便的方法。 

()碳水化合物 
也常稱做醣類。正常的蜂蜜,含醣量都在70~80%之間,其中又以果糖和葡萄糖等單醣較多,其他雙醣和多醣類,含量則較少。 
而果糖是自然界甜度最高的糖類,故可當作自然營養的甜味料。相較於人工甜味料,蜂蜜多了礦物質、胺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甜度,可用波美計或糖度劑測定,也可和稀釋成相同濃度的砂糖濃度比較得知。由於蜂蜜中的糖類,以果糖為多,而且,如果把蔗糖的甜度,定為100,果糖的甜度即為175,葡萄糖是74,所以,蜂蜜要比砂糖甜的多。】 
至於蔗糖則以不超過5%為優良。檢驗蜂蜜中的蔗糖含量,也是判定蜂蜜,有沒有摻假的重要方法。
 
()礦物質 
 蜂蜜中的礦物質含量,一般在0.04-0.06% 之間,量雖不多,所含種類卻不少。一般說,深色蜜比淺色蜜含有較多的礦物質。
 
()酸類
蜂蜜成弱酸性,pH4~5,已知含有16種酸性物質,都屬於有機酸,有少數磷酸、鹽酸等無機酸。由於蜜蜂甜度高,所以,酸味一般都被甜味蓋住了。
 
()酵素 
蜂蜜中含有多種也稱酶類的酵素類。其中,最重要的是轉化酵素,它可以把蔗糖轉化成葡萄糖(右旋糖)和果糖(左旋糖),因蜂蜜中含有多量果糖,而成左旋性,所以,用施光劑檢定蜂蜜的旋光性,也可以用來判別蜂蜜的真假。 

()維他命 
蜂蜜中的維他命含量和種類都因蜜源不同,差異很大。普遍含有的是維他命B1B2B6CK,和菸鹼酸等幾種。 

()香氣和味道 
均因採蜜的來源植物而不同,也就是說:每一種蜜源植物所產的蜂蜜,都應該含有獨具的香氣和味道。譬如說:龍眼蜜應該有龍眼香,如果沒有可能就有問題。
 
()其他物質 
 除前述重要成分以外,蜂蜜中還含有色素、蠟質、乙醯膽鹼、膽鹼等。這些物質雖然對人體的作用很大,但是通常都不被當作分辨蜜蜂真假、好壞的依據。

  【蜂蜜的食用方法】
蜂蜜是天然的保健食品,不會有任何的副作用,飲用量的多寡也沒有限制,但由於蜂蜜中含有天然維他命及多種礦物質,所以最好不要用熱開水沖泡以免流失營養素。食用時,可用冷開水或溫開水沖泡到個人喜愛的甜度飲用,一般建議用112的比例,口感佳又不會太甜,也可添加在牛奶或飲品中食用!
蜂蜜固然對人體有益,但1歲以下的嬰兒,因為腸內菌叢尚未發育健全,因此在安全的考量下,並不建議食用。 

 【蜂蜜的保存方法】
純蜂蜜只要不滲入水分或雜物,即使存放多年也不會變質,但香味會變淡,顏色也會褐化。且由於蜂蜜含有多量的葡萄糖以及很多未溶解物質,為一種過飽和溶液,遇冷很容易結晶(即使結晶並不會變質,只是較不易取用。),所以最好不要放入冰箱,放在陰涼處即可!
儲藏的環境也會影響蜂蜜的風味。蜂蜜一般最佳的儲藏溫度為21到27℃之間,並且應避免陽光直射,以免高溫造成蜂蜜的變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sephine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